分类
生活

综谈网络头像

这一周英语上到必修二,第一课信息技术就谈到了头像。现在去留意了一下,我的好友的头像,有风景、球星、自拍等等等等,但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会选择一个动漫的图片做头像。

我目前选择了这个头像,来自于《见面五秒开始战斗》里的白柳•启,是一个玩游戏就能考的很好的人,思维敏捷。英语的课文当中说,头像很有可能反映了你性格中的一部分。刚开始看那部番的时候,感觉他很酷,也挺好看的,目前就作为我QQ、微信、网站的统一头像了。

当我们在课上讨论大家都在用什么头像的时候,我们会笑一笑使用自拍头像的人。我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当中找到了一篇论文,他们发掘了中国人不用自拍作为正自己的头像的文化原因:

  1. 差序格局的社交关系下,对陌生人存在较高的警惕心理。
  2. 注重他人的评判与眼光,害怕公开化的个人头像招致他人的凝视和讨论。
  3. 强调精神自我,倾向于借由客体“托物言志”。

论文在这里https://www.nssd.cn/html/1/156/159/index.html?lngId=SZSHKX2021004007,感兴趣的可以读一下。


对于网络头像,我有以下问题:

  • 在QQ微信上面的头像版权归我们自己吗?
  • 我们收邮件的时候发件人的头像是怎么获取的?(如果可以将这个做成API的话,可不可以提升一下Cravatar的覆盖率?)
分类
网站

本站提供公益Umami统计服务

为了知道网站的访客数量,我打算使用像百度统计、CNZZ、51la统计之类的第三方统计。但百度统计没有广告,它靠什么来维持服务器的支出我们不得而知。我个人对百度统计不太放心,怕它会对网站的访客做分析。(仅仅只是猜测而已)

之前在开往了解到Umami统计。今天请杜老师折腾一整天帮忙装了下Umami。(博客今天也寂了大半天了)

Umami相比于不蒜子统计,还可以看到Referrer访问来源,看看访客来自哪个网站,说不定可以发现博客呢。

这个Umami可以添加多个网站,还有多用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打算开放出来让大家申请,只要向我申请一下就可以轻松用上Umami。

请将以下信息发到我的邮箱xiaozonglin200701@outlook.com

  • 你想要的用户名
  • 将要部署Umami的网站名称
  • 网站域名

我在收到邮件后会回复你:

  • 初始密码(记得登录后要改密码哦)
  • 统计代码(请放置在头部<head>中)

申请条件:

  • 不要有其他的第三方统计代码
  • 内容合法合规
  • 其他我认为有必要作为申请条件的要求

避免统计被广告拦截器拦截的方法

示例:https://f.xiaozonglin.cn/

  1. 将umami.js部署在自己的网站上,并对文件重命名。
  2. 将追踪代码中的src改为自己网站上的js文件地址。
  3. 在标签中添加data-host-url=”https://u.xiaozonglin.cn”。

故障报告

2022年11月27日上午7时,在检查统计数据状况的时候发现“杜老师说”和“林林杂语”网站的统计数据存在数小时的空窗。对Umami服务的两个容器进行监控,发现两个容器的磁盘IO均为0。用开发人员选项对两个网站的网页进行检查发现,访客仅下载了umami.js脚本,并没有对应用程序接口发送数据。在本站将data-cachedata-auto-trackdata-do-not-track三个属性删除后,发现统计结果恢复正常。据此可以推断,本次故障是由于添加属性导致访客没有发送数据造成的。本次故障已通知“杜老师说”的站长,等待站长响应(已恢复正常)。本次故障暴露出“我个人在推荐属性时并没有对属性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试验,只是按照官方文档上的描述进行推断”这一问题,会在今后的维护中改正。我将持续对统计结果进行关注,并及时解决问题。

2022年12月4日,收到来自“启涵”和“Rose”的反馈,并在“杜老师说”网站控制台中发现相似的问题。我修改了CDN的CORS跨域设置,目前“杜老师说”的数据已恢复正常。“Rose个人博客”和“启涵的博客”的数据恢复情况还有待确认。本次故障是由于跨域没有设置允许的请求方法导致的。

2022年12月29日15时52分,服务器的CPU利用率升至92.4%,此后腾讯云的监控失效,硬盘IO等待时间在近25分钟内保持高位。“林林杂语”博客主站、Umami后台(统计脚本受CDN缓存不受影响)、博文集萃服务均不可用。16时17分,服务器相关指标落回正常区间,服务均恢复正常。

分类
生活

童年与生活

《直面》

今晚在家,看六岁的弟弟在房间里闹,把麦克风扯来自己边笑边跟自己说话,跟母亲笑着说“不要不要”。看到这,不禁感叹童年的快乐已经一去而不复返了。

小学老师告诉我们“当你们上小学的时候,童年就结束了。”但直到我初一才认为自己的童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小学的学业压力不大,每天下午放学回来可以有十多分钟的时间在小区里四处玩耍。那个时候有时间玩,也有人陪着我一起为玩而玩,很快乐。反观现在,老师都开始把我们当成年人看待了。成年,除了意味着自由之外,还代表着心智的成熟。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想象能力正逐渐被剥夺。看到自行车,有人能想到汽车,还有人能想到会飞的汽车,我就只能看到自行车。这种想象力的缺失很可怕。现在我看生活,就像一根吊在悬崖之间的钢丝,钢丝被泼了油,燃烧着。要想走下去,就要忍受痛苦;要想放弃,就要掉入深渊。之前立志改变世界,现在只求独善其身,生活痛苦的过程就是认清自己有多无能。

生活绝不是田园诗般的事情。

从青少年迷恋动漫中还可看出部分青少年脱离现实,社会情感建立不健全,迷恋虚幻世界,不愿面对现实世界。他们宁愿沉浸在动漫的虚幻世界里不能自拔,也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这反映了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有很多困扰他们的东西。多疑、害羞、闭锁、社交恐惧使得他们惧怕人际交往。同时沉迷于网络和动漫又加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紧张情况,形成了恶性循环。

徐菲.《浅析动漫流行对青少年的影响》[A], 池州学院学报, 2007(6)
分类
生活

《午日的眺望》

家啊,对于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的游子来说,像是他们旅途中时刻呼唤他们的神灵,“回来吧回来吧”,像是一处专供旅人休息的客栈,他们可以在此停歇,像是一位知己,在外单打独斗累了,家里有一群理解、包容你的人,和你分享欢乐与忧伤。

无论你走到哪里,家永远在那个地方。心所指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啊。家里有自己熟悉的景象、熟悉的声音。我们在城市,已经感受不到炊烟袅袅升起的安慰,但我们在家里仍能感受听见厨房里炒菜声音的踏实。听着声音,想着等会家人带着笑脸端上来的菜,热气腾腾,颜色鲜艳。有一个稚嫩活泼的声音在喊:“一起吃饭喽,一起吃饭喽。”大家闻声而来,围坐在桌旁,热热闹闹。其乐融融。想到这不禁潸然。家啊,像梦一样是个有温度的地方。

家如此美好,只可惜我们不能一直待在家中,做个狗熊。男儿志在四方,人生来就一定要外出闯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带着家里人的牵挂,我们不得不踏上路途。我们途中经理的伤痛,在路上经历的委屈,只好强忍着,待“开我东阁门”之时方才能向家人嚎啕大哭地倾诉。

身在异国他乡,思乡之情会更加浓重,特别是在异国的时候,家国之情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散落各国的侨民,呼唤他们回国。“回到祖国去!”中国的方向,就是他们的心之所向啊!国啊,像家一样是个有温度的地方。

他们冲回来,摆脱先前掩饰中的刚强,流露先前不曾向外人倾诉的悲伤。“祖国接你们回家。”国啊,有一群关心、惦记着你们的人啊。

是谁吹动了清脆的风铃?又是谁在游子的耳边低吟?

分类
生活

谈学习

“怎么样才能学得更好?”“你是怎么考出这么个成绩的?”这些问题的一些答案来自我们对于学习,对于做事的态度。只要你拿出那种连眼保健操、跑操都要认真做到位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想,学习应该对你来说不难。在我看来,认真的生活态度有以下体现:

  • 就算连在作业上写个名字也要认真写好
  • 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 不虚度时日,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
  • 做计划

我需要再解释一下体现的第三点,“不虚度时日”并不与玩电子游戏、看电视等娱乐活动相排斥,只是你应该明确:这些娱乐活动给你带来的快感是有限的,当你所付出的时间和你收获的快感不相对应时,你应该清楚你现在在“虚度时日”。

要以认真的态度去对付学习,对于一些人来说很难。认真的对付一些科目,对我来说也很难。就像系统学习编程对于我的一位室友来说是异常困难的一样,当我们在做我们看起来短期收益不高、自己又不感兴趣的事情时,就很难认真去做。我所要讲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培根所说的“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这里,我们将其和Ken提出的“在生活中学习”混在一起讲,因为他们的区别实在太小。

  • 当你在下山的时候,会想到你的重力势能变小。
  • 当朋友给你发图片的时候,会想到与像素、数据大小相关的知识。
  • 当亲戚在谈及“龙生龙凤生凤”的时候,会想到与遗传有关的知识,并且有能力用这些知识向亲戚解释这些东西。
  • 当媒体在报道有关物种入侵的新闻时,会想到用初中生物学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去科学地收集资料、客观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有读过书的人,其内在精神都高贵得很。联系我所写的上一篇文章谈食堂里的行为,如果我去问一下那些“不礼貌”的人的学业成绩,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成绩,想一想他们会学得很好吗?学习在暗中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如果你在跟别人谈论学习的意义的时候,你给别人来一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你想想别人会怎么看你?)

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很少,当我们走到社会,小学数学所学过的内容足以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而数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比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更宝贵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靠数目字说话”,通过分析数据来作出决策的思维。

之前在尝试边写地理教科书的时候,有需要测量游戏中河流宽度的情况,我是通过用尺子去比量屏幕测出比例尺再去做换算的。还有我们在布置餐桌的时候,需要将东西贴在一个圆形的转盘的中心,此时就需要用卷尺去确定出圆盘长度最大的弦,那就是直径,圆心就在直径的中点。

像物理这种实用性的学科,其知识就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上文所说的下山重力势能减小的例子相似,当我们看到福建舰下水的时候,能否问一问自己它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如果我们能将生活中所渗透的物理知识的知识点勾连出来,多想一想的话,那会不会更好?

英语不仅仅是书本上的英语,还是计算机、互联网上的英语。像我这种经常需要使用类似GitHub这样的英文网站的人来说,assignment、issue、request、content这些词的意思都在日常实践中潜移默化。

做网站这种东西除了莫名其妙的帮助我的英语之外,还对我学习编程起了帮助。(话扯的有点远了)

我所要讲的第三个内容,是用“玩”的态度去看待学习。(注意玩的双引号和“看待”,我只说看待,没说用玩的态度去对付学习)

我初三的时候有想要去制作语文试卷,力求将跨学科融合的思想融在里面,也有想要去弄一个语文文言文的维基,但是两个想法都失败了。现在高一有想要去做地理教科书、有想要去针对一个数学问题写论文、有想要制作英语听力,这些东西可能也都面临放弃了。这个内容就讲这么多,可复制性不大,而且做的时候很容易走偏。不过这里面所透露出来的兴趣和钻研可能值得参考。

第四个内容是去教别人、当老师。晚自习的时候我有给一位同学在老师在办公室里教地理,她有的时候是拿着热力环流的课文让我讲,有的时候带着试卷上面不会做的题目给我。(这其中有些题目我也不会讲,就去问地理老师,顺便自己也听一听)还给她整过提纲,这次期中考试押中了三四题吧。

有图为证

对于知识掌握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别人。我们的物理老师说,如果你能将别人教会,那么你就对这个知识点理解到位了。

再接着要讲的是“该学要学好,该睡要睡好”。这很重要。我有一位舍友晚上喝咖啡卷到凌晨,而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熬夜伤了身体多不好。(对于我这个做过手术的人来说感触更深)我个人认为,在教室把每天的作业做好、课认真听,就足够了。

最后,到了考试,心态不能崩。量子物理告诉我们,你在观测之前不知道粒子的任何情况。类比一下,考试成绩和排名出来之前,你不知道你考试成绩好坏的任何情况。我听说高考是看赋分的,四六级是看常模群体的,分数是比较出来的,你参加考试比拼的是能力(分数的竞争力),而不是成绩。能力在那里,排名不会掉到哪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