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浅谈内卷

看一些科普、网课视频时,会发现一些弹幕,“初一实名观看”“六年级到此一游”“初一看懂了“等等等等……自己的天资的确比他们差,他们的能力是真的强。但是,没有人关注他们有多优秀,有多超前。这种弹幕简直就是一种“视觉污染”。
​ 抛开这些弹幕不说(要说童言无忌也能说得过去),请思考一下是谁在给我们压力?新国辩中有一期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观念:内卷妙就妙在不需要任何人给你压力,压力不是内卷给你的,也不是你的父母、老师、同学给你的,而是你自己给你自己的。你刷完抖音、看完哔哩哔哩、玩完星穹铁道之后打开朋友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自学完导数开始刷压轴题了,这个时候是你自己的心在告诉你自己“看那个*已经超前了那么多,他等会新学期又要数学130+了”。上面我们解释了别人发学习内容的时候你自己给你自己压力的过程,接下来当同学发他们打游戏、看电影的内容的时候,你就会想“他们肯定是在让我放松警惕,然后偷偷卷”。这种情况导致一种dilemma(什么傅雷式表达),即:你会怪罪同学PUA你,但他们发学习内容不是,发吃喝玩乐也不是,那难不成他们就不能用朋友圈了吗?压力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妄自菲薄。这样的情况会让你感觉一无是处。“为什么别人三岁就学完了线性代数开始攻克微积分?为什么我现在还是什么都不会?”
​ “人生许多痛苦的原因在于盲目地较劲。”我们用一段周国平的话作结尾。
​ “不和自己较劲,对自己要随性。你要认清自己的秉赋和性情,在人世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和别人攀比。”——《平常心》一章

分类
生活

梦境与现实

今天又到了三月末,又有一个月没写博客了。生活类博客的文章实在没有写处,要想对生活有所记录,又能给读者带来点东西实在太难了。

高二下学期的生活明显比之前忙了,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和完成不了的安排。这周周五我们的通用技术课老师让我们自己来讲授课程,我因为之前就在生物、英语、物理和语文课上过讲台,就被负责安排这件事的同学拉着第一个讲。原先没打算认真准备,用希沃白板做了点课堂互动的课件就没了,但周五在讲之前还是莫名紧张,那天中午做梦就在梦我该怎么讲。下午起来迷迷糊糊,头有些发热,到卫生间将冷水泼到自己脸上。在课前把周末做的课件打开,课本摊开放在讲台上,通用老师看到我做好准备连上课都没喊就走到了教室后面。“那可能应该是要你来喊上课。”坐在讲台旁边的同学这么跟我说。

“上课!”我喊了上课,同学们也像平常一样站了起来。“同学们好。”同学此时边笑,边鞠躬:“老师好。”

而后将这次讲授按照先前想的那样结束了。当我回到座位上听老师的点评的时候,仿佛自己就在梦中。现实和梦境的界限从来没有那么模糊。

究竟是庄公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公了呢?

你现在是在现实,还是在梦境中呢?

分类
生活

2023年终总结

一年的春节又结束了。春节前母亲带我去公安局办一张新的身份证,我终于可以把我小学六年级拍的像囚犯的照片换掉。欸?小学六年级……这些年身高一点没长,脸型一点没变啊。

这些天来,我弟也许是因为我妈比较严,又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出去游玩的时候总要说:“妈妈不去,妈妈不去。”我妈笑了笑,说:“妈妈要去。”

“妈妈不去。”
“妈妈要去。”
“妈妈不去。”

这个时候,我妈的语气变得扭捏,无奈之下,她只能自己一个人呆着了。

这让我想起前些年因为妈妈的严格跟妈妈玩起了“捉迷藏”。可能这就是一个有原则的家长的痛吧。这些东西我现在长大了才明白。有的时候盼浪子回头,可现实中往往浪子回头了,父母都老了。我看我爸妈比去年又多了几根白头发,我自己的头发也白了。所谓的“不必追”背后是一对潸然泪下的父母。

这一年来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人生是我们自己的。

在几年前,我还会时不时把小学的纪念册拿出来看看。我妈当时就跟我说:“哎呀,过几年你就会把他们忘了。”当时我还不信。但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今天我妈跟我讲了小学的两个同学,我一时间还回想不起来。

以前非常要好的朋友变成陌路了,自己感觉在学校也没有什么朋友。互联网上一晚上跟别人聊得很嗨,不到一个月,两个人就聊不起来了。

人生是我们自己的,很少有朋友、亲人能陪我们走完一生。

分类
生活

生日

这些天我因为辩论赛几乎没再写过什么完整的文章了。2024年1月4日,是我的公历生日。一想到“生日”这个话题还蛮有意思的,于是想要动笔写作这篇文章。

生日,顾名思义,就是出生的日子。乍一想,那也就是个日子嘛。我们生来过了那么多个日子,其中有些日子因为其发生的事情具有特殊意义而被我们所纪念。那照这个说法,生日也可以叫出生纪念日了。

出生,也就是降生。先前的我们不知在哪里,而后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蚂蚁来到这个世界上,好像也没过什么生。人参加工作之后也可能不过生日了。生日也许是小孩子过的。“这是我的日子。”

由此能想到,生命的诞生是件多么神奇的事。要是我们没有出生,那还会有现在的世界吗?

我们想象,在一个加班的夜晚,耳边忽然传来生日歌,还有孩子的笑声,可能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之前自己过生日的场景:拿出蛋糕,点上蜡烛,关灯,吹灭,切蛋糕。蛋糕常常被我们看作生日的象征之物,但蛋糕并不重要,我们在生日时的快乐才重要。若寿星吹蜡烛的时候板着个脸,那生日自然过得淡然无味。

像生日这样的纪念日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的日子回想起特定的事。在生日的时候,诸多平台都会给你送上生日祝福。“生日快乐!”这个日子可能不像签大单的日子那样重要,但在此时此刻,你的出生是值得被庆祝的。

分类
生活

兴趣的魅力

在英语当中,喜欢有like和love两个单词,分别表示不同的程度。若是程度比love还要深,那就要用热爱passion来描述了。一个人要想将某件事情做到极致,大概就需要对这件事情有兴趣。许智宏院士曾说过:“不管做什么工作,一旦有了兴趣,你就会有毅力坚持下去,可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热爱在我眼中是对某件事情“痛并快乐着”。热爱一件事情,无论在这件事情上花多少时间,我都乐意。

我们的英语老师曾说:“要想考好高考英语很简单,路都铺好了,但要想学好英语,就需要对英语有兴趣了。”兴趣这个东西可能就是在某一瞬间像火花那样闪现,就像一对情侣再见面的时候可能通过眼神交流就在某一时刻坠入爱河一样,有兴趣的人和他着迷的东西也掉进河里无法自拔。

罗素曾在《哲学简史》一书中这样描述哲学:“在具体科学之间存在着许多空白,当我们不慎从具体科学掉到空白中,我们就会陷入永无止境的思考,哲学就诞生了。”民主、公平、自由、正义、善恶,越是抽象的名词,对我们就越有吸引力。(《乌合之众》)陷入对这些概念的思考,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

正如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一样,有些人天生就对语言有感觉,有些人天生就对哲学感兴趣,还有些人对整天沉浸在理工研究中的生活感到着迷。我们肩膀上的脑都是不一样的,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发现知己也是我们穷其一生所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