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静与自我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苏轼在被贬官的郁闷中自省,在安静的环境里尝试寻找自我,努力使自己不被环境所吞噬。陶渊明也有官场之苦,写作《归田园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为士大夫搭建了一个精神堡垒,当内心浮躁、苦闷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思考自己。在与语文老师交流后,发现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客观、更冷静地思考。我们劝别人去安静的地方待着,大概也正因为此。

人像是位旅客。我常听说别人旅游将景点安排得满满当当,一个景点只能待多少个小时,到了最后反而忘记自己旅游是为了什么了。玩《原神》也是这样。游戏里面除了怪物、奖励和任务外,还有风景和音乐。打游戏为了刷怪升级而玩太累了,单纯为了打卡而旅游也太累了,不是吗?

旅游,与其多参观几个景点,还不如沉浸在一个景点中。多个景点容易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只看一个景点相比之下能更深入、更有收获、更能放松身心。我之前刷过这样一条视频:视频作者用一张张图片来描述自己的旅程。“土笋冻吃了,小西埕去了,开元寺去了,海蛎煎吃了……”这样流水账式的回答让评论区许多本地人感慨,这样的旅游好像只是为了打卡。近些年来还有一种叫做“特种兵式旅游”的东西,就是严格限制在每个景区逗留的时间,马不停蹄地赶来赶去。这种旅游方式只会让我们心疲力竭。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也是这样,除了有荣誉、金钱上的得失,还有沿途的人情世故和情感体验。我们下来走这一遭不是为了升级,不是为了赚钱的。难道我们不应该注意名利之外的东西吗?

别人听到这种话,嘲笑我不明世事,不知道什么叫为生活所迫。说的也是,但在战乱的环境下,荀子能提出“学不可以已”,不也是高于现实吗?

分类
生活

从《原神》谈到氪金

从喜欢温迪
到为温迪着迷
再到拥有温迪
最后再把温迪刀掉

《原神》在我初三那会就已经很火了。在网课的时候,我看到一支《原神》的二创MV,里面有一个角色很好看,就截图发给我的同学,询问这个角色的名字。“温迪。”这就是那个扎着辫子、身披青绿的角色的名字。这个许愿池子温迪有概率UP,我氪金将温迪氪出来了。

米哈游这个公司听别人说,它不会像某公司那样抢你的钱,只会将角色画好看些、画得吸引你些,让你自发地充值。一想,还真觉得是。横向对比了一下,我周边的同学大多有氪金的经历,其中一位听说“充了大概有一万了吧”。《原神》能有这么可观的收入,大概也正因为此吧。

知乎上有一言“原神不氪金也能有大概80%+的游戏体验”。那么,为什么要氪金呢?根据我问到的和推测到的,大概是有些角色机会难得,用了他们游戏会更好打,自己就会更强。就我个人的游戏经历而言,不氪金也能抽出自己想要的角色,只是需要比氪金多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以及其他一些人是在冲动的情况下充钱的。“有时我很想要一些东西,一冲动就充钱了。但后来想想,充钱并没有什么意义。”一位同学如是说。

其实,只要在冷静的情况下想想,便会知道“氪金会影响游戏体验”这个道理。游戏是需要一定时间升级打怪的。如果你氪金了,也就跳过了前期“发育”的过程,单纯通过“秒怪”来获得虚无的成就感和爽感并不是我个人,也不是一部分人提倡的游戏应该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所提倡的游戏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在一个自由世界奔跑的快乐,是自己努力抽出喜欢角色的激动,是在自己打完boss后的成就感,而不是所谓的“爽感”。《原神》中有一个角色叫钟离,听同学在聊,用他开个护盾被怪打到不会扣血,这样什么怪都能打。打个怪怎能不扣血?这不就是相当于你有一个“金手指”,可以无敌了吗?

有人说,玩游戏最重要的是开心。那么,一个是经过努力最终完成挑战的成就感,另一个是单纯充钱而秒怪的“爽”,哪个让你感到更快乐呢?

氪金不仅会对游戏的体验和平衡产生负面影响,还会产生钱包被掏空的虚无,甚至是欠债氪金的压力。我体验过,不好受。我花了那么多钱弄到了什么呢?温迪,不就是米哈游数据库里一条关于你有该角色的数据嘛。我们同学之间讨论过“要是王者荣耀跑路了,钱是退不回来的”这件事。如果这么想,我们在游戏里充值的钱是多么虚无。

知乎上又有一言,“你现在打开手机就是在跟各类应用程序的运营团队作斗争。他们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地设计活动、内容、福利来吸引你。”互联网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互联网产品不收费,那么你就是这个产品的盈利点。”我的母亲在发现我氪金后也跟我说:“你现在觉得你在玩游戏,其实游戏在玩你。”

“因为你喜欢这个角色,所以你要充钱,去拥有他。”这是什么?道德绑架吗?

(本文有成段的删减,写于2022年10月17日晚上)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