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人之所以为人

夜静,今年高考有关于人与人工智能关系的作文题目,不太想写成作文,但写成随笔,记录思考,以供来日回味。
人工智能,尤其是大语言模型早已向我们展现了它强大的潜力。我曾幻想有一天会像《流浪地球2》那样,人工智能安排工程的能力远远超过人类,人类会被人工智能包管一切。在那时,还要人有什么用呢?
“人工智能是一种工具,它可以让人更专注于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上。”这是现在大多数人赞同,也是我赞同的观点。但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是什么呢?像人类的尊严一样,这种概念说不清道不明,但其形式也许早已在我们脑中了。
在语文课上时常会读到颤动心灵的句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我们能从中读出对物是人非的悲叹。人工智能能读出来吗?还是它们只整合了人类的解读呢?“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我们会对坚守价值的苏武产生由衷的敬佩,人工智能有无价值观念尚且不论,它们能被“及还,须发尽白”所打动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我们会深切感受战争给普通人民带来的苦难,人工智能可以吗?有人通通予以否定,我不懂人工智能,还是不武断为好。
人是多情之人,无情之人不如工作的机器。机器只要供电和润滑油,人在廉价省事这方面就太差劲了。工作不是人的全部,人要跟人工智能,跟机器比工作,那就好比小学生和大学生比赛求积分一样。我们不擅长工作,擅长工作的人在人工智能面前貌似也微不足道。
我发现人会做一些貌似机器难以理解的事情,也就是所谓感性的事情。人会哭,会借酒消愁,尽管这样无益于情况的改变。人会在一些紧要关头力排众难,貌似这样并不理性。哦,人本来就不理性,正如卢梭所言“如果人类的生存要依靠组成人类的人的推理的话,则人类也许早就灭亡了”。
人有怜悯共情的能力,这些在人际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
人的情感是人很重要的一部分。
人可以从纷杂信息中抽出要点,有概括和抽象的思维。
人类的创造力貌似是人相对于人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

有些东西因为时间关系只作大纲,来日估计也没法补齐了。

写于2024年7月7日

分类
生活

变老

在电影《头脑特工队2》中出现了新人物——怀旧奶奶。虽然并没有什么戏份,但也触动到了我。
在母亲乌黑的头发中冒出几丝银白的时候,在父亲因为一次事故而卧床不起的时候,在外婆已慢慢被疾病扼住喉咙的时候,在原先热热闹闹的家庭变得冷冷清清,甚至濒临分崩离析的时候,我知道:他们老了。
人类之怀旧的情感起源于今昔对比——昨天还欢声笑语,今天变得哑口无言。寂静、黯淡与独处容易勾起人们怀旧的情思。人总是渴望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但生活哪会都如他们所愿。当生活过得越来越不好时,那些曾经的好日子对人们就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此时若再来点照片、歌曲、老物件之类容易使人怀旧的物品,有的人便陷入对过往的向往当中。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时光易逝可谓是千古同悲了。既然如此,不妨属山间之明月,慢慢长大,慢慢变老。

分类
生活

梦想

把白纸摊开放在桌子上,对着白纸发愣。我好像不适合当位写手——写手应该是拿起笔来就知道要写些什么的。我曾为自己的文章感到自豪,也为自己的文章抓狂过——换句话说,我现在就在抓狂当中。白开水式的语言裹挟着毫无逻辑的论据,用没有灵魂的书写将一个个沙哑的字摆在答题卡上。这是我的月考作文,至今离高考最近的一次作文。

理工类的工作我好像不太喜欢,因为我害怕被一个个工程图以及日复一日的数学建模烧透了头脑,我在学校里就害怕被无名抽象的对数和捉摸不透的椭圆包围,还有那一道可以研究一个小时的磁场加电容的动量题目。有的时候我会感觉到数学和物理是美的,特别是在推出某个值是常量的时候,推出一个简单的方程可以描述理想气体参量变化的时候。但是大多数时候,我害怕它们。

尽管我说了这么多,我的父母仍然十分希望我能掌握一门技术,这样就不至于没有饭吃。这可能就是周国平在《中国人缺少什么》演讲的末尾提到的实用品格的坚固了。

分类
生活

浅谈内卷

看一些科普、网课视频时,会发现一些弹幕,“初一实名观看”“六年级到此一游”“初一看懂了“等等等等……自己的天资的确比他们差,他们的能力是真的强。但是,没有人关注他们有多优秀,有多超前。这种弹幕简直就是一种“视觉污染”。
​ 抛开这些弹幕不说(要说童言无忌也能说得过去),请思考一下是谁在给我们压力?新国辩中有一期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观念:内卷妙就妙在不需要任何人给你压力,压力不是内卷给你的,也不是你的父母、老师、同学给你的,而是你自己给你自己的。你刷完抖音、看完哔哩哔哩、玩完星穹铁道之后打开朋友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自学完导数开始刷压轴题了,这个时候是你自己的心在告诉你自己“看那个*已经超前了那么多,他等会新学期又要数学130+了”。上面我们解释了别人发学习内容的时候你自己给你自己压力的过程,接下来当同学发他们打游戏、看电影的内容的时候,你就会想“他们肯定是在让我放松警惕,然后偷偷卷”。这种情况导致一种dilemma(什么傅雷式表达),即:你会怪罪同学PUA你,但他们发学习内容不是,发吃喝玩乐也不是,那难不成他们就不能用朋友圈了吗?压力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妄自菲薄。这样的情况会让你感觉一无是处。“为什么别人三岁就学完了线性代数开始攻克微积分?为什么我现在还是什么都不会?”
​ “人生许多痛苦的原因在于盲目地较劲。”我们用一段周国平的话作结尾。
​ “不和自己较劲,对自己要随性。你要认清自己的秉赋和性情,在人世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和别人攀比。”——《平常心》一章

分类
生活

梦境与现实

今天又到了三月末,又有一个月没写博客了。生活类博客的文章实在没有写处,要想对生活有所记录,又能给读者带来点东西实在太难了。

高二下学期的生活明显比之前忙了,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和完成不了的安排。这周周五我们的通用技术课老师让我们自己来讲授课程,我因为之前就在生物、英语、物理和语文课上过讲台,就被负责安排这件事的同学拉着第一个讲。原先没打算认真准备,用希沃白板做了点课堂互动的课件就没了,但周五在讲之前还是莫名紧张,那天中午做梦就在梦我该怎么讲。下午起来迷迷糊糊,头有些发热,到卫生间将冷水泼到自己脸上。在课前把周末做的课件打开,课本摊开放在讲台上,通用老师看到我做好准备连上课都没喊就走到了教室后面。“那可能应该是要你来喊上课。”坐在讲台旁边的同学这么跟我说。

“上课!”我喊了上课,同学们也像平常一样站了起来。“同学们好。”同学此时边笑,边鞠躬:“老师好。”

而后将这次讲授按照先前想的那样结束了。当我回到座位上听老师的点评的时候,仿佛自己就在梦中。现实和梦境的界限从来没有那么模糊。

究竟是庄公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公了呢?

你现在是在现实,还是在梦境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