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近些日来多事,无妨提笔话秋

我近年来爱用自己所剩不多的辞藻写些什么都不像的文字,抒发什么都不像的感情。先将上个月瞎写的两个文字摆上来,供大家嘲笑、玩弄。

树动人零落,万籁声俱寂,独守空山了长笛。竹声脆,风声耸立,曲醉影灭。
乍见一刹那,叶动草咸惊,直下怪影闻幽箫。木心动,邪魂逃散,业破障除。

青花发阴堤,空山稀木余,望友乘自天际去。谁看,丝辫飘荡居尘世。
梧桐锁春秋,自是已推脱,独行光彩阴雨退。曾想,史安敢来相事扰?

鄙人写的文字可谓狗屁不通,文字的背景又建立在某个很奇妙的东西之上,典故也是乱用的,鉴赏是轮不到这两段的,解说也只是自娱自乐罢了。

最近,我母亲很喜欢看我的博客,至少表面上是。在这周一次过来看我的时候,就把我在我自己博客上面的评论说了出来。说实话,我一时间还没留意到。她之前跟我说,她有的时候闲着没事就把我的文章都看了个遍。

我依稀还记得,她之前说她写QQ空间日志,现在看过去已经是浪费时间了。但是对于我的博客,她似乎“区别对待”。我们看着父母的身影走很远很远,父母看着我们的身影走了很远很远。有人说看着他们的身影就可以了,“不必追”。实际上,他们也何尝不是静静的看着我们的身影,追也没法追。

这时候初读了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就目前读的这一百多页来说,有一些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一些让我在沉郁中更加沉郁,有一些让我做了之前未曾做过的梦。说到沉郁,之前语文老师给我们介绍“字”这个东西,我还从没有向我的父母问过我有没有个字,没有出生在大家族,应该可能没有。所以就打算自己取一个。语文老师也没有,也不太敢给自己取一个,生怕取不好。但我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怕取不好,大笔一挥,两字“郁枝”。虽然这种取的方法不符常例,听说这东西是父母取的,自己取的只能叫号。但考虑到我取这个东西的玩票性质,可以大抵忽略。所谓“郁”字,乃“郁达夫”之郁,“沉郁”之郁,当然要说抑郁之郁也行。所谓“枝”字,乃“且看旧枝发新芽”之意。你要说是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结合,我看不妥。这至多是个披着乐观主义外壳的悲观主义者。

刚刚修改了一下之前写的文章《死亡与失败》,这周也给网站开了一个随机文章的功能,希望大家能去我之前的文章看看,也希望我能去之前的文章看看。最后,以周国平的一句话结尾。

世上什么不是往事呢?此刻,我所看到、听到、经历的一切,无不转瞬即逝,成为往事。所以,珍惜往事的人便满怀爱怜地注视一切,注视即将被收割的麦田、正在落叶的树、最后开放的花朵、道路上边走边衰老的行人。这种对万物的依依惜别之情是爱的至深源泉。由于这爱,一个人才会用心在看,在听,在生活。

分类
生活

谈众裁官制度

近些年来,哔哩哔哩、知乎、米游社等网络社区纷纷推出了众裁官或类似的社区制度。制度的大致内容是让一些长期遵守社区规则、通过考核的网民,也就是众裁官,对一些涉及不友善言论的举报案件进行评判,然后对其是否违规进行投票。

众裁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社区对违规案件判断的准确性,但由于众裁官缺乏培训、素质良莠不齐,以及具体案件的复杂性,众裁出的案件有些是有失公允的。

我结合我从小学以来对这项制度的参与经历提出一些看法。

  1. 众裁官的判断应适当右倾。要让我们敢于在互联网上发言,敢于在互联网上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但适当右倾不意味着对不友善言论做出包容。对攻击他人,对他人意图进行恶意揣测的行为,我们应当投出“违规”一票。
  2. 众裁官的判断应结合语境。并不是所有人在被人言语攻击时都能心平气和,并不是所有人在遭受这种情况时都能镇定地进行举报。我们应当给“私力报复”留有一定的空间,但留有空间不代表对攻击性人们做出包容,情绪垃圾不应随意倾倒。
  3. 平台应完善对众裁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众裁官的评判素质,提供条件让他们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通过教育宣传,鼓励网民交流对事不对人,阐明观点有理有据。对众裁违规案件进行严格监督,设置举报渠道,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虽然众裁官制度会受到投票性群体性格的制约,但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制度会越来越好。

分类
生活

Rainbower——年段英语报纸的实践

在三月下旬,我跟我的英语老师表达了办英语报纸的想法。在老师的支持下,我做出了尝试。就在一个周末的上午,从网上找了一篇 ChatGPT 以及 Genshin Impact 的文章,稍加排版,并弄上中文注释,把这篇勉强的第一版发给了我的英语老师。

第一版Rainbower

在得到英语老师的肯定之后,我坚定了我的信心。我到校之后问英语老师关于这份报纸的期望,我和她原本都想要让这个报纸变成年段同学进行英语写作的平台。有这么一份报纸能给年段的同学分享实心的英语材料,还可以锻炼一下同学的英语能力。

在这一版的同时,我们弄了一个针对全年段的征文活动,题为“当前与未来”,主要就是让同学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选科意向以及原因。虽然只有两位同学投稿,但这仍然是一个不错的投稿制度的尝试。

英语老师在这个初版出来之后,也在英语课上面跟同学讲这个东西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弄好之后会印出来给大家。

在第二个周末,我将征询完征铎意见的稿件以及一篇角色故事加了上去,凑满了总共两张四页的 A3 纸,然后就交给英语组了。

第一版终稿前两页
第一版终稿后两页

报纸在年段分发下去之后,在年段里起了一些反响。但是当我去询问每个班关于这个报纸的意见的时候,他们反映这篇报纸的内容难度太难,英语组也跟我反馈这完全不适应目前的学习情况。我自己在读这份报纸的时候也发现有很多词汇没有中文注释出来,而这当中大部分的词汇在我们学校发的词典里面也没有。(有些玩过游戏的内心想读,但是完全读不懂)

一位同学分享给我的朋友圈截图

在这份报纸出来前后,我与许多人对于这份报纸进行了讨论。年段对于这份报纸的热情普遍不高,大家忙于应试,忙于写作业,完全没有心情来读报纸,更不用说是英语报纸了。我自己在第二期出之前,内心也常常动摇。最后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鼓励了我:“这份报纸只要有一个人愿意把它读下去,那它就是有用的,至少对他来说是有用的。”

第二期我们本着接地气的理念,召集了年段的一些同学一起来编报纸,就在这周印出来了。这一期只有一张两页,但包含了四篇文章,都是我以及同学们写的。

在这一期印出来之后,英语老师跟我交流了一下,关于让同学上台来讲报纸的想法。就在这周周四,我上台将我写的第一篇和第二篇文章讲了一下,也就是带着大家把文章读一遍,将读的过程当中遇到的生词、词组以及长难句、非谓语点出来,在周六又有一位同学讲了第三篇文章。

第二版终稿

这份英语报纸的实践还没有结束。在第一期印出来之后,有一些同学主动跟我询问了编辑的一些想法,并且表明自己愿意参与这份报纸的编辑。在这次第二期印出来之后,又有更多的同学有自己的想法,想要通过报纸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想要跟年段同学分享的东西分享、表达出来。

分类
生活

生命是棵可爱的小树

我们似乎老早就厌倦了从生命长河上看待生命,感叹生命的苦短,那些话早就成陈词滥调了。我们可以把生命看小一些,小到一棵可爱的小树。

小树,小树,起初还长得像插在土中的树枝,后来吸收阳光,吸收水分,慢慢地慢慢地长成很高很高很大很大的大树。动物在树里安家,大家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在树里长大。他们不用担心天塌下来,因为有那颗很高很大的大树帮他们扛下这一切,大树也不会因为没有人背上自己而感到担忧。

因为啊,他曾经也是棵很小很小,只知道找爸爸妈妈的小树。那个时候他也不用担心天塌下来,因为爸爸妈妈为他撑起了整个世界呢。

小树的可爱之处起初在于它可以无忧无虑地与其他的小树玩耍。大家用树枝互相碰来碰去,碰了疼了就哭着找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俺疼了。”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会用他们粗糙的嘴去温柔地亲亲小受的脸颊。爸爸妈妈这两棵大树点亮了小树生命的火花,火花蕴藏着活力与激情,还有小时候的那种懵懂。

只是可惜,天阴晴不定,起了一场山火,爸爸妈妈走了,小树留了下来,小说的伙伴们全都去了另一个地方。“爸爸妈妈,俺冷了。”这个时候,小树再喊爸爸妈妈就没有那温柔的亲吻和拥抱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最终,稚嫩的声音停了下来,整个世界也变得死寂,环境中弥漫着压抑、紧张、悲伤的空气。这个时候小树的可爱之处在于他的生命火花并没有因此熄灭。他想象在海的那头,山的那边,也许也许就有一棵小树在喊着“爸爸妈妈”呢。爸爸妈妈没有离开,他们一直在小树心里,一直在小树心里,永远,永远。

当新的小树喊他“爸爸妈妈”的时候,他就会给出那沧桑粗糙但温柔的亲吻,在那棵小树的脸颊上留下温度。新的小树不用担心天会塌下来,因为他们给小树撑起了整个世界,扛起了所有,所有。

分类
生活

睿智时间

人在一些时候会觉得自己非常聪明,自己所做出的决定都是十分明智的。我姑且将这些时候称为睿智时间,此处的睿智并非真正的聪明,而是经过互联网“反语”阴阳怪气之后与聪明相反的意思。

几乎所有人都有睿智时间,老板在喝酒后不适合签合同,大概也是这一道理。感性冲昏了头脑,等清醒之后思考那段时间做的事,简直是一点理性都没有。

一个人素质高低往往只能决定他们睿智时间的长短,以及他们能否在睿智时间中控制好自己。若是一位像我这样短视愚昧的人,那每分钟都将是睿智时间,感觉“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可实际呢?至多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新闻媒体给出的报道除了事实之外,还有价值取向。初二时,语文老师给我们举了“女司机开车出事故”这类的新闻标题。我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而这类新闻标题正在给我们灌输“女司机开车就是容易出事”的潜意识。而现实中,男司机驾车出现事故的概率比女司机高。这种有着不好的导向的新闻在自媒体时代变得更加突出。我们常常会因为网上流传的一些聊天截图就对当事人的品行说三道四,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又出现反转。自认为聪明,自化作圣战的战士。

人是会冲动的,但当我们跟随别人一起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我做这件事情是为了什么?别人让我做这件事情是为了什么?虽然这种方法常被阴谋论者所使用,但这也不失为一种在感性潮流中保持理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