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网上聊天
2023年 01月 29 日

林林

首先要承认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的网上聊天技能非常的糟糕,聊一会儿就能把聊天的氛围搞尬,然后双方都不想聊下去了。

之前在新闻周刊当中有一位老师不主张建立家长群,原因一是老师有的时候没有空回复家长的信息,家长会自认为老师不搭理家长;二是网上聊天会将一些意思扩大化。这第二个原因,我深有感触。

网上聊天不同于现实当中的聊天,现实当中说的话一遍就过去了,而网上聊天发的文字和语音可以反复阅读播放。如果在这些文字和语音当中有一些错误,或者是一些在言辞上不得体的地方,那么就会被这种反复阅读播放所无限放大。这很 terrible。

再接着,一些词在屏幕上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意思,“呵呵”在现实中的用法不太清楚,但在屏幕上往往有反讽的意思。在这个连发个笑脸都会被怀疑笑里藏刀的糟糕的网络环境之下,一些在现实当中挺正常的回答在屏幕上面就变了一个样子。

举个例子

举个例子

截图中的语境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产品要弄实名认证服务,然后调用接口要钱(一发送请求就要一块钱),我提议说这调用接口的一块钱让用户自己付。如果用户连调用接口的这一块钱都不愿意付的话,那这位用户的商业价值基本不大。

再举个例子

再举个例子

截图中的语境大概是这样的:开往的群里面聊到了十年之约,然后就出现了截图中的聊天。在旧版的林林杂语当中有去年七月的文章,当中的聊天记录截图可以证明这个人知道十年之约。不知道某样东西,然后去问这东西是什么在现实当中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在这边感觉不太对。

然后在十年之约论坛里面有这么一个发言“开往是什么玩意”。我之前在与某个博客聚合项目的负责人寻求合作时,也收到了“你这不是搞笑吗”这样的回复。

我不知道为什么,个人对于这些互联网上的话语非常敏感,自己也非常担心自己在互联网上有没有说错话。一些阴阳怪气的话语和可以反复阅读的特性让网上聊天非常的 terrible。(甚至我感觉打电话过去都比在即时通信工具上聊天好)

最后,即时通信工具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即时通讯而已,往往发消息过去,对方没有办法很快回复。在这段时间里面你就可以看到你自己在给对方发什么,然后反复琢磨,反复品味。(自己因为在互联网上的言语被老师在现实当中骂过,所以很煎熬很害怕)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想要撤回的时候,就发现已经过去四分钟了。这个非即时通讯还有个缺点,就是当你注意到对方给你发消息的时候,对方可能已经把问题给解决了。当你再去问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他就不回复你了。

举一个非即时通讯的例子

举一个非即时通讯的例子

之前好像有写过,在微信上跟一个人打视频通话和在现实当中去见他是有很大差别的,原因是在现实当中我可以看到你真实的样子,而不是通过摄像头拍摄,然后网络传输,最后投影到屏幕上面的一个画面。在现实当中,我可以看到你在笑,你的眼神在哪里,而在网络上面没有办法。

糟糕的网上聊天

首先要承认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的网上聊天技能非常的糟糕,聊一会儿就能把聊天的氛围搞尬,然后双方都不想聊下去了。

之前在新闻周刊当中有一位老师不主张建立家长群,原因一是老师有的时候没有空回复家长的信息,家长会自认为老师不搭理家长;二是网上聊天会将一些意思扩大化。这第二个原因,我深有感触。

网上聊天不同于现实当中的聊天,现实当中说的话一遍就过去了,而网上聊天发的文字和语音可以反复阅读播放。如果在这些文字和语音当中有一些错误,或者是一些在言辞上不得体的地方,那么就会被这种反复阅读播放所无限放大。这很 terrible。

再接着,一些词在屏幕上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意思,“呵呵”在现实中的用法不太清楚,但在屏幕上往往有反讽的意思。在这个连发个笑脸都会被怀疑笑里藏刀的糟糕的网络环境之下,一些在现实当中挺正常的回答在屏幕上面就变了一个样子。

举个例子

举个例子

截图中的语境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产品要弄实名认证服务,然后调用接口要钱(一发送请求就要一块钱),我提议说这调用接口的一块钱让用户自己付。如果用户连调用接口的这一块钱都不愿意付的话,那这位用户的商业价值基本不大。

再举个例子

再举个例子

截图中的语境大概是这样的:开往的群里面聊到了十年之约,然后就出现了截图中的聊天。在旧版的林林杂语当中有去年七月的文章,当中的聊天记录截图可以证明这个人知道十年之约。不知道某样东西,然后去问这东西是什么在现实当中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在这边感觉不太对。

然后在十年之约论坛里面有这么一个发言“开往是什么玩意”。我之前在与某个博客聚合项目的负责人寻求合作时,也收到了“你这不是搞笑吗”这样的回复。

我不知道为什么,个人对于这些互联网上的话语非常敏感,自己也非常担心自己在互联网上有没有说错话。一些阴阳怪气的话语和可以反复阅读的特性让网上聊天非常的 terrible。(甚至我感觉打电话过去都比在即时通信工具上聊天好)

最后,即时通信工具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即时通讯而已,往往发消息过去,对方没有办法很快回复。在这段时间里面你就可以看到你自己在给对方发什么,然后反复琢磨,反复品味。(自己因为在互联网上的言语被老师在现实当中骂过,所以很煎熬很害怕)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想要撤回的时候,就发现已经过去四分钟了。这个非即时通讯还有个缺点,就是当你注意到对方给你发消息的时候,对方可能已经把问题给解决了。当你再去问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他就不回复你了。

举一个非即时通讯的例子

举一个非即时通讯的例子

之前好像有写过,在微信上跟一个人打视频通话和在现实当中去见他是有很大差别的,原因是在现实当中我可以看到你真实的样子,而不是通过摄像头拍摄,然后网络传输,最后投影到屏幕上面的一个画面。在现实当中,我可以看到你在笑,你的眼神在哪里,而在网络上面没有办法。


赞 (0)

猜您想看

评论区(19条评论)

我要评论


Asuna
LV1

要知道“呵呵”其本意是对某事或某物感到搞笑,跟“哈哈”类似,
似乎近些年来被用作嘲讽了,唉,聊天真是门学问..∠( ᐛ 」∠)_

林林
博主
Asuna

聊天中能用的正常的词越来越少了,现在就连说您都会觉得阴阳怪气。

CMuidar
LV1

头像不需要打马吧,我看头像就知道是谁了。/doge

林林
博主
CMuidar

Tim隐藏昵称自动会给头像打码,其实在群聊里面公开发布的聊天记录也并不是秘密。

CMuidar
LV1

我也是这种人。

热心市民
LV1

我选择电话 面对面交流。

小予
LV1

啊这,我只能666

林林
博主
小予

在我们同学这里,666也是有反意的。Doge

南巷清风
LV1

说的话有争议时,就体现表情包的重要性了,就像有些时候说反话,不加狗头一律当敌军处理

威言威语
LV2

少用问句,用陈述句可能好一些。

zahui.top
LV1

所以我喜欢打电话,回访一下老朋友

阿锋
LV1

这话说的有争议,总觉得有敌意

林林
博主
阿锋

这个时候就只能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征铎
LV1

我的经验是可以尽量少使用多个短句(因为这样会有咄咄逼人的感觉, 特别是带「?」和「!」的连续短句),尽量一个对话框就说清楚事情。尽量少让对方猜意思,因为每个人读出的感觉不一样,除非关系特别好可以随便弥补。
虽然这样也会给人「过于正经」、长篇大论的感觉,但一般不至于让对方感觉自己态度不好。
然后就事论事不要评判别人,少输出情绪当言论前锋。(虽然有时候确实可能是对方不对也说不定……)
「在这段时间里面你就可以看到你自己在给对方发什么,然后反复琢磨,反复品味。」关于这点不能更赞同……我超怕和不太熟悉的人没有正经事要处理情况的「破冰」聊天,看自己发给对方的消息又是怕太热情主动显得「自来熟」,又是怕太过疏离显得「高冷」。有时候还因为地域语言、圈子问题怕犯了别人忌讳。然后就是越琢磨越忐忑。上次给一个没有交流过的樱花太太发了留言真是一发出去就纠结来纠结去,最后发现是我理解错对方的意思的时候更是脸热额,太尴尬了。

小熊
LV3

很细节,不要太敏感啦,有的朋友大大咧咧的不很在意这些

林林
博主
小熊

可能是年轻气盛吧,看到“666”就像跟别人吵起来。

MX
LV1

其实学校里一直在教学生如何加强语气、改写反问句等等,其实很多时候,交往的过程中是要把心里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把语气放舒缓的。
尝试去做个倾听者,主动地在对话中给对方“麦克风”,去感受别人观点的魅力。你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慢慢就会变好的!

七栀
LV1

可以试试少用问号,只是一个建议。

TeacherDu
LV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往往一句话因语气不同,而有不同含义,文字没有情绪,有时会被误解!